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資料 / 補充教材

新竹市磐石中學高中職 生命教育科 補充教材

 主題:「死亡九分鐘」心得摘錄  撰寫:陳志蘭

請同學在開學第一週繳交500字心得報告做為第一次作業成績

前言認識死亡

    「死亡九分鐘」這本書是我第一次真正認識死亡的書籍,它是敘述年方廿的喬治.李齊在1943年因肺炎被宣布死亡之後,靈魂離開軀體的一段經歷。這本書是他在成為醫師數十年以後寫成的。我在這本書中確認了人死後靈魂存在的事實,確認了靈魂可以看得到及聽得到,甚至可以看透別人的心思,知覺變得更敏銳的事實,更確認了原來死後靈魂的狀態和生前的意志有非常大的關連。我是個基督徒,對死亡本無懼怕,但是重點不在怕不怕死亡,重點在於人類在面對死亡的必然時,是否知道該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如同本書「周序」中所言:最卓越的人在上帝眼中仍舊是罪人,而「罪的代價是死亡,但是上帝所賜白白的恩典是讓我們在主基督耶穌的生命裡得到永恆的生命。」

 

瀕臨死亡的歷程

一、看見光及體察自己的死亡

作者喬治.李齊在二次大戰中,自願提早在德州的沙漠地帶,環境、氣候惡劣的營區受訓,卻不料感染重病,在其最痛苦的時候他忽然驚醒,只「」身邊躺著一個似曾相識的年輕人,他無暇多看他一眼,因為他只想準時搭上回家的火車。不料,身體卻輕飄飄地已在回家的路上了,沿路看著地面的各種景物,當他來到一個城市,與其中一個人「說話」時,那人竟沒有回應。此時,他意識到「死亡」兩個字,難道剛剛身邊躺著的那個年輕人就是我!於是李齊快快的回到現場,他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形象,在營區的病患中來來回回地找尋自己的軀殼,忽然想到他的手指上戴有一只特別的戒指-費.加瑪.德塔戒指,當他找到時,他絕望至極。缺少軀體的他,發覺室內的光線愈來愈亮,他感受到「是祂」,心中湧起一道命令「站起來」,一站起來,又湧起了一句「你正站在神兒子面前」,他感受到強烈且無條件的愛,而這個愛讓他看到他這二十歲年日裏的所作所為,無論是好的,是壞的一一呈現在光中。

讓我好奇的是文中的「見」及「說話」,它代表著人死後如同活著一般,能「聽」、能「見」及能「說話」,甚至能「思考」,與活著最大的差別只在於無法使用及觸踫有形的物質,當然,還有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奇妙。另外,作者李齊也提到一個我從未想過的事:「我從未見過自己啊!」一個未以觀看別人的方式看過自己。當然我見過胸部以下這範圍內的自己,但是肩膀以上我是從未見過的。就算照鏡子及拍照片,也只是兩度空間的影像罷了,那種圓渾、生動、而佔住空間的自己,是從來不知的。現在我才發覺,人類彼此辨別的方式,並非單憑著鼻子的模樣或是眼睛的顏色,而是藉著所有的特徵同時交會於三度空間而認出的。

作者靠著他手指上那隻鑲有金色貓頭鷹的卵形黑瑪瑙「戒指」才認出自己,我開始警覺一向討厭在手上及脖子上掛上俗氣戒指或項鍊的我,是不是該修正,否則如果有一天我像作者李齊一樣,我又要如何找到自己的身體?李齊還提到那「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可怕孤寂感。他說:「踏進別人睡著的房間而不被注意是一回事,但踫到別人正面望著你卻一點也不覺得你存在時,那又是另一回事。」那如同掉落到一個無人的深谷,難怪天主用心的在每個人靈身邊創造一位守護天使,好讓我們能慢慢適應死亡的環境,不會太難受。

作者李齊另外形容那「光」:「不知它來自何處,竟能刹那間照耀四方。大病房中所有的燈炮加起來也不能發出那麼強的光,即或是全世界的燈炮合起來也不行!簡直明亮的不可思議,彷彿一百萬盞銲工用的聚光燈同時射過來似的。」但是,作者立刻更正自己,不是光,是「祂」!作者又形容:「祂明亮得我們無法看上一眼,一個用光凝成的人!」這樣的形容對身為基督徒的我再美不過,更妙的是作者描述如何與祂溝通:「一道命令在我心底出現,從我裡面跑出來,但卻帶有一種超乎普通念頭的權威性。這觀念是由我裡面形成的,卻不似思想或臆測那樣,是一種直接而完全的知道!」我對這樣的描述覺得很新奇也很滿足,真是感謝作者能讓我知道祂的大概形像。

二、你如何運用你的一生

作者李齊形容有一句話活生生地從光中發出:「你如何運用你的一生﹖」引發李齊回想他一生有何功績,他想到他曾得過鷹級童子軍、主日學的全勤胸章、參加醫學院預科,為了幫助別人。那聲音說:「這是榮耀你自己」。當說到學醫是為幫助別人時,卻在參透萬事的光中,清晰看見凱迪拉克跑車及私人飛機。那聲音再次問李齊:「你如何運用你的一生來彰顯我﹖」李齊正像面臨期末考才發現要考的這科從未讀過一般。他自問,怎麼沒有人告訴我呢﹖那聲音略帶著笑意回答:「我曾告訴你」。李齊問:「是用何種途徑﹖我何以沒有聽見﹖」那聲音說:「我以我的生活告訴了你,我也曾藉著我的死亡向你說話,而且若你一直注視著我,你將會領悟更多...」。祂又帶他到各處觀看,看他從未看過的人事物。

這段經歷最讓我感動,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這似乎是針對價值而非論及事實的問題:按著我所分配到的寶貴時間,究竟我完成了什麼?我又做了那些事是有「價值」的呢?如果我現在就必須面見天主,我又拿什麼去和祂交差呢?作者說明這樣的問題,正像由祂發出的每件事一般,必須藉愛來解答。「你藉你的一生愛過多少?你曾否愛別人像我現在愛你一般?全然地?無條件地?」作者才恍悟到自己的愚蠢,並說了一段身為生命教育教師的我省思的話:「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這才是人生的意義及凡事的重心?」

我與作者有同樣的感觸。讀了大半子的書,也結婚生子到現在當老師,從來也沒有人告訴過我,我該如何生活才是有意義而不遺憾的,也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告訴我:「讀書很重要」,但為什麼重要,讀書能帶給我什麼,卻沒有人能說個明白,我相信乖的學生被制式化早己失去發問的勇氣,而不乖的學生也早被學校認為不應該問而三振出局,然後我們這群乖的學生畢了業成為老師之後,也依樣畫壺的在學生提到生命意義到底為何時,要他們好好唸書不要想太多,結果是一群瞎子在領著一群未來會變瞎的學生。然而,在接觸了生命教育之後,我才開始對生命產生意義的追求及反省,我才真正知道「愛」才是人生最重要,天主最看重的。所以,自己跌倒過就不要讓可以預期的意外再發生,我花費極大的心力,因著自己的電腦專業,透過多媒體教學要學生看清楚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教育無法控制生命,但可提供正確的認知,給予學生最佳的生命教學環境,讓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看見天主的犧牲及自己的珍貴

作者李齊說:我的經歷使聖經變得易於了解,它使我更加明白那次經歷,在反覆讀了釘十字架的記載,我終於領悟到,何以儘管我犯下許多醜行,而且這些事蹟曾明明地顯在眼前,但我在祂的面前卻擁有一種不被定罪的把握。因為祂的釘死!我看清楚了,祂已經為我們償還了罪債,我們如今是站在祂復活的光中。」李齊感慨的說:「這廣大無邊的作為,為何竟然會臨到我﹖我不知道。但我藉著讀聖經才開始了解,我們在這地上,在祂的計劃中佔了何等重要的地位啊。」直到他大喊,求祂不要離他而去,可是他的心思開始模糊,感覺喉嚨如火燒般,胸膛上有很重的力量壓擠著,他回來了。當他醒過來時,他恨不得對那些辛辛苦苦救他復活的人,大發一頓脾氣。他的思想裏只想著祂-「耶穌」,他實在不知道無法再見到祂,他要如何才能活下去﹖然而,這九分鐘對他的一生有了極大的影響,他最後真正明白了保羅的經歷,及那九分鐘中主所說的每一句話。因為正逢二次大戰,身為軍醫的他,對於死亡不但不害怕,甚至有些嚮往,直到他遇到一位很談得來的傷兵後,因照顧他而領悟到「一失去自我,我就尋見了基督」,他從他身上看見了基督,也在猶太人、義大利人、黑人身上,看見了耶穌,他的發現,叫他越懂得去愛別人。他已不在以離世與主同在,看為好得無比的事,因為他更明白主說的「你如何運用你的一生彰顯我﹖」這句話。

我很喜歡作者在最後對認識耶穌基督的描述:「我越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看見基督,我越不會被死亡與痛苦壓垮。以前的我認為,越懂得去愛別人,越加無法面對他們的痛苦。然而,當我坦誠的勾起記憶時,可以發覺在那次經驗中,有許多方面是十分醜陋的,甚至有一些痛苦的情景也遠比聖華勒杭克的火車殘骸,顯得更悽慘。我曾告訴自己,我想離開人世,因我見過一個更美的地方。但如今我漸漸明白這不是真實的,我所瞥見的來世,比今生光耀了千萬倍,同時也比今生更殘酷、更恐怖。因此,為什麼來世的黑暗面不曾壓垮我的心靈-如同這世界的陰暗面曾壓垮我一般?於是我開始研讀聖經,我看到答案:在陰間的光景中耶穌也在那裡。我就是藉著祂的光與祂的憐憫才得見這些慘狀的,而藉著這兩者,甚至給地獄也帶來了一線希望。」因此,我相信只要與耶穌基督在一起,我不會被今世的黑暗壓倒,更不會被來世的黑暗壓垮。

生命教育的奧秘

生命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學習"看見那看不見的",它最主要在讓身為人的本身,能看見並體悟"看不見又真實存在"的心志意念(可以是對方,也可以是自己)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孩子要出遠門搭火車,媽媽在他背包放了一顆蘋果,當這個年青人打開背包,如果他只能看見他所看見的,也許他會大叫: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歡吃蘋果,你放蘋果在我背包幹什麼!......如果他能看見那看不見的,他看見的蘋果就不只是蘋果了,他會看見媽媽的愛,就算他不喜歡吃,也會滿懷感恩很幸福的上路。

  我現在上的"性愛與婚姻倫理"也是如此,許多人看見此主題,總會想到看得見的男女肉體,事實上,我是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學會看到男女間,那看不見又真實存在的真摰感情。青少年常在友誼與愛情間搞不清楚,其實,愛並沒有分類,只是因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但絕沒有"愛情的愛"大於"友誼的愛"這等事,只有層次的差別而己。尤其是男同學,常因為大眾媒體的渲染,而以為要交到女朋友,就要先鎖定對象再進行搶功計畫,完全忽略身旁己建立堅固友誼情感的女性朋友,這是非常可惜的,我每次問男同學為何不對身旁己有好感的女性朋友表白時,他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怕連朋友的做不成!其實,這反應一個心態:害怕失去對方!....如此有基礎的情感是要把握的,因為,就算吵架,也會在"害怕失去對方"的感情基礎中達到彼此互相協調與平衡,要他們分手還真有些困難。很可惜,有太多人在沒有感情基礎中談戀愛,往往一言不合就以分手收場,現在官方離婚率己近四比一,這不是遇人不淑的問題,這是錯誤價值觀導至的必然結果。

   其實,生命教育最高層次在於讓對方完全臣服於"看不見又真實存在"的力量,講白一點,就是信仰,但不一定是特定宗教。人的一生不知會遭遇多少挫折與變化,就算再親的家人,也無法隨時提供援助,生老病死的人生課題是何其豐富與奧秘,更何況,生命的軌跡也絕不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距離而己。如果我可以很清楚而且提出有力的證據,說明人根本死不了,雖肉體死,但心志意念依然存在,那麼,我相信不會有人笨到要去自殺,真正讓自殺死的人之所以死,不是他所遇到的人生挫折,而是錯誤的死亡認知所造成。常聽許多想死的人會說:"生不如死",想死的人拿""""做比較,覺得死亡比活著好多了,但是,如果死的認知是錯誤的,那麼,"生不如死"這樣的比較法當然也是錯誤的,況且,造成自殺者痛苦折磨的絕不是肉體,而是讓自殺者痛苦折磨的心志意念。即然死亡只是肉體死亡,心志意念依然存在,自殺豈不是「枉死」?

我舉個比喻:死亡像一個沒有水的杯子,很多人都以為它裡面有水,一遇到口渴(挫折),就想去拿來喝,等到手握住杯子往口裡倒時,才發現根本沒水,但己經來不及,杯子己經拿起來,不能再放回去。要防止人去拿杯子,就是明明白白告知對方杯子裡沒水,那麼,任何人口渴就不會想到那個沒有水的杯子,他一定會想其他管道去要水渴,這才能真正防止自殺的浪潮,倒也不是為了防止自殺才編出這樣難懂的說法,而是它本來就是如此,我只是想盡辦法向大家證明這個事實,杯子裡沒水就是沒水。

因著生命教育,我對「死亡」有更深的認知,其實,最大的受惠者是自己,我愛生命教育,愛它帶給我更豐富的生命。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