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省思 / 省思與應用

省思與運用

    該堂課在進行的過程中時常會聽到同學反應:「跟學校爭取?別想了,怎麼可能。」或者在請他們趕快把海報張貼到走廊時,他們會質疑:「我們這樣算不算抗議學校?」更有學生直接說:「幹麻這麼麻煩,我們就直接去校長室前面靜坐就好了。」由此可知,學生不是只有按照老師的規定去做這份作業,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在裡頭,並去思考如何行動會比較適當。

    在這次參與社會週的公民活動中看到了高一學生的真性情,與他們素樸的正義感。不過這一次的議題選擇過程,還是有些缺點,歸納如下:

 

1

讓同學分組討論、找資料,選定該組想探討的主題,思考該如何進行等等。各組起了頭之後,分組報告後又讓全班表決選擇一組議題來進行。有些同學對選出的議題其實沒有感覺,也提不起勁來行動,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被動、不積極。

2

重責大任都落在被選出的那一組上,所以導致勞逸不均的現象,負責同學多少有些怨言。

3

校方雖沒有針對此次學生的公民行動採取任何行動,行政單位也有關心學生所提出的議題,但是學校裡面畢竟存在特殊的權力關係,所以過程中還是讓師生感受到恐懼、有反叛學校的感受。

 

    一個活動結束總是會帶給自己一些感受,從此次活動中,我跟學生都體會到了一場行動的不容易,要執行要顧慮的部分很多,很高興我站在跟學生一樣的角度去看事情,也發揮老師的高度去試著做正確的判斷。

    103學年度是我教學生涯中很不一樣的一年,我們設計的教學活動已經從教室踏出去進入到校園,從10月分的高一學生彩虹快閃,到11月份的磐石校園投票日,最後是12月份的公民行動(高中生版)。真的由衷感謝學生們的大力配合,校方的包容體諒,最最要感謝的是公民與社會科老師和所有社會科老師,以及對這些議題有參與興趣的磐石中學同事們。正如同陳方濟校長曾說過的:「我期望看到越來越活潑、有生氣的磐石校園。」「學生學習用適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

    104學年度開社會科教學研究會時剛好有老師分享了「2015-2016年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的資訊,所以也支持普通科二年級我任教的班級組隊去參加競賽,參賽作品以《公民行動方案》(Project Citizen I)教材為主,就行動方案四大步驟:1.說明問題 2.檢視得以解決問題的各項可行政策 3.提出我方公共政策議案 4.擬定行動計畫,加以實作。競賽方式採初審、決賽流程進行,初審採書面作品審查,決賽需上台報告及接受評審提問。

    目前願意參賽的班級(每隊人數至少8),仍然在界定問題討論階段,相信各班分組選定的問題都是學生們關注的議題,也相信磐石的同學們願意用行動來讓有爭議的事項或者希望改變的議題發酵,我更相信藉由團體的力量,彼此激盪思考、小組成員互相給予時間壓力,會讓這次的公民行動再一次點燃我們心中那一點想改變的小小火苗。既然「民主,是我們正在上的課」,那除了感性地抒發情緒外,有沒有可能試著用理性的步驟去面對、思考、解決我們的課題。

 

這也是我想挑戰的課題!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