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規劃提升或改善的具體作法
教育政 策關鍵 指標 | 辦理 項目 | 方案量化指標 | 方案量化 指標 之操作型定義 | 學校 現況值 | 學校年度 目標值 | 方案質化指標 |
ㄧ、評鑑成績提升 | 1.強化學校辦學體質 | 1.1學校評鑑各項目成績未達80分的比率逐次降低。 | 學校評鑑項目未達80分的數量/學校評鑑項目總數×100% | 12.50 | 0 | 1.1能將評鑑成績未達優等(90分以上)項目納入學校優質化子計畫。 1.2能強化學校自主管理,增進學校辦學績效。 |
1.2學校評鑑各項目成績達90分以上的比率逐次提高。 | 學校評鑑項目達90分以上的數量/學校評鑑項目總數×100% | 0.00 | 11.1% | |||
具體 作法 (請條列) | 1.1強化社群互動發展:(1)積極招募家長,成立家長志工團體。(2)加強與大學及產業機構合作,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3)強化校友會,建置完善校友資料,爭取校友資源協助校務發展。 1.2推動校務發展計劃:(1)研訂校務發展委員會組織章程。(2)組成工作小組和委員會。(3)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工作小組會議。(4)每學年至少召開兩次委員會,檢討學校發展和專案(優質化、均質化、技職再造)計劃的推動與成效。 1.3改進評鑑缺失項目:依學校評鑑項目適用共8+1項,訂定學校1等比例,達11.1(1/9)%為目標,逐年提升評鑑項目達1等,並針對上次評鑑待改進事項進行改善規劃,本校已於專案-高中優質化、精進優質化、均質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技職再造等計畫,逐步改善100年度學校評鑑缺失項目。 1.4建置評鑑資料網站:預訂於105學年度開始,依照評鑑項目和內容大項,建立校務評鑑資訊網,將相關資料電子化,即時更新評鑑網站資料庫。 | |||||
二、教師專業發展 | 2.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 2.1教師參加研習平均時數逐年提高。 | 全校專任教師參與研習總時數/全校專任教師總數 | 9.42 | 18小時 | 2.1能有計畫提升教師的教學知能。 2.2能持續協助教師充實教學專業與專門學科知能。 2.3能加強增進專業科目、技術科目教師或專業及技術教師的實務能力。 |
2.2專業科目、技術科目教師或專業及技術教師,赴產業研習、研究的時數逐年提高。 | 專業科目、技術科目教師或專業及技術教師,赴產業研習、研究達35小時的人數達10%以上 | 無資料 | 2人 | |||
2.3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的比率逐年提高。 | 全校專任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人數/全校專任教師總數×100% | 36.45 | 44.45 | 2.4有明確的教師專業成長計畫及方案。 2.5有明確的教師專業成長評鑑與回饋機制。 2.6能整合教師專業成長的資源。 | ||
2.4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比率逐年提高。 | 全校專任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人數/全校專任教師總數×100% | 90.65 | 94.65 | 2.7能鼓勵教師具有合作分享的態度與能力。 2.8教師社群能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 | ||
2.5學校每學年校長及每位教師公開授課的次數逐年提高。 | 學校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公開授課總次數/學校校長及教師總數 | 無資料 | 0.3次/人以上 | 2.9能持續加強教師共同備課、觀課及議課的能力。 2.10能實施系統性的教學觀察,並定期檢討及回饋推廣。 2.11能協助教師有效運用教學方法與資源。 | ||
2.6學校每學年開放校外公開授課的次數逐年提高。 | 學校每學年開放校外公開授課的次數 | 無資料 | 2次/校 | |||
具體 作法 (請條列) | 2.1發展教師專業研習:(1)辦理一般領域及專業群科研習,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輔導、藝能、電機、機械及資料處理科,上下學期各12小時:(2)辦理相關教師教學研習,上下學期各4小時。(3)鼓勵校內老師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2.2精進教師技職增能:(1) 落實教師實務增能,提升教學品質,鼓勵本校教師至合作機構、產業界進行研習或研究,有效提升實務教學。(2)本校已訂定教師赴產業研習、研究實施計畫,鼓勵職科教師寒、暑假至企業實習,105學年度預計2名教師參加,且逐年予以增加。 2.3推動教師專業社群:(1)成立一般領域教師(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輔導及藝能領域)專業社群。(2)成立專業群科教師(電機、機械及資料處理科)專業社群。各科教師教學檔案製作,專業科目(3科)及一般科目(5科)至少各4件,合計32件以上。(3)持續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協助教師提升e化教學能力及開發多媒體輔助教材,以達數位學習普及化。 2.4實施教師公開授課:(1)105學年由校長、主任及各科召集人(含科主任)優先進行公開觀課,達10%以上。(2)辦理參加校外教案競賽獲獎老師施教,並開放校外公開授課,上下學期各乙次。 | |||||
三、適性就近入學 | 3.導引適性就近入學 | 3.1高一新生適性就近入學率逐年提高。 | 高一新生來自社區適性入學人數/高一新生總數×100% | 70.45 | 73 | 3.1能加強社區認識學校與認同辦學成果。 3.2能促進與社區良善密切的互動關係。 3.3能增強與學區內的國中小和大學之區域夥伴關係。 |
3.2每學年舉辦國中學生學術與性向探索之活動。 | 學校每學年舉辦國中學生學術與性向探索之活動次數 | 無資料 | 2次 | 3.4能積極協助社區內國中學生探索未來生涯,落實學生適性學習發展。 | ||
具體 作法 (請條列) | 3.1獎勵就近入學方案:設立獎學金,鼓勵社區國中優秀學生就近入學,以加強學校學生”質”與”量”的提升。 3.2辦理國中職涯探索:(1)配合社區國中,辦理職涯探索參訪活動,上下學期共2梯次,每梯次約80人;(2)辦理社區國中職群體驗營與競賽,上下學期共5梯次,每梯次約80人;(3)辦理國中生寒暑假職涯探索育樂營深化國中職業探索課程,預計2月份辦理一梯次2班約100人,每次2天課程。(4)辦理國中親子技職試探: 5月份辦理1梯次40人。 3.3技職教育多元宣導: (1)5月份參加國中端辦理入班宣導10梯次250人。(2)主動積極參與國中端升學博覽會約5場。(3)與大學合作辦理國中教師/家長職涯探索之旅一梯次,約40人。 3.4拍攝招生宣導影片:將影片上傳至學校網站或youtube等各大影音網站,提升學校能見度。 | |||||
四、學生適性揚才 | 4.強化學生多元學習 | 4.1畢業生通過英語及第二外語檢定比率逐年提高。 | 畢業生通過英語及第二外語檢定人數/畢業生總數×100% | 0.00 | 4 | 4.1能有計畫提升學生的有效學習及學習成效。 4.2能提升專業群科學生技術實務的能力。 |
4.2專業群科畢業生取得乙級專業證照的平均張數逐年提高 | 專業群科畢業生取得乙級專業證照張數/專業群科畢業生總數 | 0.25 | 0.27 | |||
4.3學校每學年辦理專題製作成果展次數。 | 學校每學年辦理專題製作成果展次數 | 無資料 | 1次/校以上 | 4.3能規劃引導學生多元適性的學習策略。 4.4能發展符應學生學習個別化與差異化的課程與教學。 4.5能發展適切多元的學習評量機制。 | ||
4.4專業群科畢業生未升學未就業比率逐年降低 | 專業群科畢業生未升學未就業人數/專業群科畢業生總數×100% | 1.74 | 1.49 | |||
4.5學生每學年參加服務學習平均時數 | 全校學生每學年參加服務學習總時數/全校學生總數 | 無資料 | 8小時/人 | |||
具體 作法 (請條列) | 4.1提升學生英語能力:(1)每週三實施高一、高二英文聽力練習。(2)上學期十月份辦理英文單字競賽,強化學生單字量,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3)上學期依年級教材內容辦理英語闖關活動,全英語實境對話。(4)建置英文專業互動學習教室,逐年購買平板電腦,即時分享學習成果(5)推動英文檢定輔導專班,利用夜間多元學習課程,辦理全民英檢2班。 4.2技藝拔尖證照達人:(1)每年九月份起辦理各類乙級檢定輔導班,預計開設電腦軟體應用二班,會計資訊項一班,數位電子一班,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為提升合格率,加強開設學科輔導,讓學生了解技能基礎學識,理論與實際結合,進而活用。(2)提升丙檢證照合格率,車工、工業電子、室內配線、管路配管、電腦軟體應用、會計資訊項、電腦立體繪圖,每年二月起輔導加強,部分學習弱勢學生,另開設各類學科加強輔導班,協助學生。(3)機械、電機工科選手上學期暑期及每週三晚上及週六練習,下學期週一、三晚上及週六練習,十一月份參加工科技能競賽,資處科選手七月份起週三晚上及週六練習,參加商業類技藝競賽。 4.3技能發展專題創新:(1)預計每年4-5月份辦理機械、電機、資處科專題製作校內競賽和展示,邀請科大專家進行指導,深化專題製作課程。(2)積極參與全國專題暨創意競賽及鼓勵學生參與各科大辦理專題暨創意競賽。 4.4青年志工人才訓練:(1)成立環境衛生服務志工社團。(2)利用學校社團或綜合活動時間進行課程訓練、教育、研習、校園服務、社區服務。(3)參與社會志工服務。 | |||||
五、課程特色發展 | 5.深化學校課程特色 | 5.1試辦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學分數逐年增加 | 學校開設試辦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學分數 | 無資料 | 2學分 | 5.1能有明確的課程願景及有效的課程運作機制。 5.2能有完整的學校課程架構,及完善的各項課程計畫。 5.3學校多元選修和校訂必修課程,能符合107課綱的精神,並能逐年精進發展。 |
5.2學校與產業合作家數。 | 學校與產業合作家數 | 0 | 4家 | 5.4能與大專校院及社區合作發展課程,促進校際交流及學習。 5.5能深化專業群科與產業的鏈結。 | ||
具體 作法 (請條列) | 5.1 3D列印、雷射切割加工跨領域課程(上學期10-12月辦理各4節課),另加電腦繪圖solidworks 介紹4節,輔助3D列印軟體課程。 課程內容:(1)電腦繪圖solidworks 介紹。(2) 3D列印介紹。(3) 3D列印實務操作。(4)雷射切割加工簡介。(5)雷射切割加工,軟體Autocad簡介。(6)雷射切割加工實務操作。 5.2深化機械科精密機械加工課程(上學期10-12月辦理4節課)。 課程內容:(1)銑床機台及虎鉗校正方法。(2)六面體銑削方法。(3)側銑及溝槽銑製。(4)逆銑法說明。(5)平面磨削方法。(6)機械加工乙級檢定實務解說。 5.3深化電機科機電整合課程(上學期10-12月辦理3節課)。 課程內容:(1)電機基本控制技能。(2)程式設計技能、熟悉解決電路問題之技巧。 (3)了解自動化控制實務技能具備機電整合、自動化設備之設計能力。(4) 熟悉各種電器迴路控制。(5)各種機電整合設備操作。(6)丙級機電整合控制電氣組裝說明。 5.4強化技職,產學鏈結,縮短學用落差,對職場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職場、就業有清楚認識,下學期2-3月份間,請暘升企業公司戴詔能總經理,為精密機械加工,台灣三軸公司黃世明經理,為雷射新世代加工,盟立自動化公司葉協理,為自動化技術實務,下學期2-3月份,分別辦理講座演講,職業類科學生參加,共計三場,每場2節課。 | |||||
六、行政效能提升 | 6.落實行政效能提升 | 6.1每學年學校全體行政人員的組織學習平均次數 | 行政人員參與組織學習總次數/全校行政人員總數 | 無資料 | 1次/人以上 | 6.1能暢通學校溝通管道,建立積極和諧的校園氣氛。 6.2能整合行政團隊,積極支援教學,發揮學校效能。 6.3能有效整合人力及經費,促進資源的有效運用。 |
6.2學校行政團隊參與學習型組織的比率。 | 行政人員及教師參與參與學習型組織人數/全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總數×100% | 無資料 | 20% | 6.4能訂定學校e化管理與發展計畫。 6.5能建立校務資料知識e化的管理運作,及每學年檢核與回饋機制。 | ||
6.3 建立e化「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 完成e化「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建置及測試作業 | 無資料 | 107年7月31日前完成系統建置及測試作業 | 6.6能將學校願景具體落實於各項校務工作。 6.7能有效進行績效管理,親師生滿意度高。 6.8能建立追求卓越及永續發展的績效管理制度。 | ||
具體 作法 (請條列) | 6.1提升行政管理效能:(1)建立行政人員線上即時廣播系統。(2)建立辦公室門禁安全管制系統。(3)建立教室巡堂APP程式,將巡堂資料有效率的管理與統計。 6.2提升行政資訊能力:(1)提升行政人員資訊能力素養研習,每年2小時。(2)定期舉辦資訊安全研習2小時,提升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資安觀念。 6.3組織策略發展執行:(1)辦理策略工作坊系列學習課程。(2)辦理校際交流參訪活動。(3)辦理行政人員業務研習。 6.4四輔合一攜手生涯:(1)透過e化進行學生資料運用、分析、紀錄、提醒及預警功能設定。(2)學生藉由e化建立個人學習歷程檔案,找尋屬於自己的多元智能。(3)透過e化平台,強化本校教師輔導知能,協助學校深耕輔導實務工作。 |
註:學校年度目標值請參考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