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人: 教學節數:共1節
教學 起訖日期 |
| 章節名稱 | 6-1力與平衡 | ||||||||
能力指標 |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4-2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5-7觀察力的作用與傳動現象,察覺力能引發轉動、移動的效果,以及探討流體受力傳動的情形。 2-4-6-1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1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8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4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重大議題 | 生涯發展教育 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 ||||||||
教 學 準 備 | |||||||||||
彈簧1條 鐵架1個 直尺(30公分)1支 10公克砝碼(含掛勾)數個 橡皮筋數條 彈簧秤及砝碼數個 實驗器材 三角板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
| 1 | 力的效應包含項目及其意義 | ||||||||
學 習 目 標 | |||||||||||
1.了解虎克定律的意義與運用。 2.知道力的作用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 3.藉由力的平衡,了解合力之間的關係。 4.了解作用在一直線中各力的合力求法。 5.了解力的平衡的意義及兩力平衡時的條件。 6.了解合力的意義,並且能夠找出兩力方向相同或反向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
教 學 指 導 要 點 | 教學 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重點 | ||||||||
1.分組討論,力對物體的各種影響。 2.解釋力的大小與效應間的關係。 3.說明力對物體造成影響的例子,並說明這些力屬於哪一類。 4.說明如何以彈簧秤測量力的方法。 5.說明力的單位。 6.說明力的作用與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皆有關係。 7.解釋如何以圖示表示力。 8.進行學習單 | 5’ 5’ 10’ 5’ 5’ 5’ 5’ 10 |
橡皮筋 彈簧秤、砝碼 三角板 | 學生參與討論的狀況 能否說明力的單位 能否繪出力的示意圖 | ||||||||
學習單
★ 誰是大力士? ★
一、看過電視轉播的舉重比賽嗎?舉重選手們摩拳擦掌,無不希望自己能舉出佳績,為國爭光。以下是西元2000年雪梨奧運,代表中華隊出賽的女子舉重選手黎鋒英勇奪銀牌的相關報導。
中華女子舉重選手黎鋒英9月18日在雪梨奧運女子五十三公斤級A組決賽中奪得我國本屆第一面獎牌—— 銀牌。
黎鋒英的抓舉成績是97.5公斤、挺舉115公斤,總合212.5公斤,這也是中華隊在本屆奧運的第一面銀牌。
舉重比賽時,舉重選手必須在舉起後挺住,待全身各部位均靜止後,成績才算有效。你能畫出黎鋒英在挺舉項目成功舉起115公斤時的力圖分析嗎?(以箭頭代表力的方向,線段長度代表力的大小,每1公分代表20公斤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