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任教科目教學資料 /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六)含省思

語文領域國文科教學活動設計

教材來源

南一版第四冊第七課

實施對象

八年級

 

授課時數

1

教學方法

講述法、問答法、活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

 

認知

 

一、認識作者

1.能認識魏晉南北朝時代民間創作歌謠的時代背景。

2.能了解古代音樂文學的流傳。

B、聆聽能力

B-3-1-3

B-3-1-9

B-3-2-3

B-3-2-4

C、說話能力

C-3-4-7

C-3-4-10

E閱讀能力

E-3-6-8

E-3-7-10-3

 

二、明瞭本課題解

1.能說出本文出處。

2.能說明寫作此文的主旨、用意。

3.能解釋本課題文。

4.能推測本文的內容大要。

5.了解樂府格律。

6.比較古體詩(古詩、樂府)與近體詩(絕句律詩)

B聆聽能力

B-3-1-3

B-3-2-3

C說話能力

C-3-1-4

 

三、辨析生難詞語

1.能正確辨認、書寫生難詞語。

2.能正確唸出本文生難詞語的讀音。

3.能正確解釋本文生難詞語的意義。

A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3-1-1

D識字與寫字能力

D-3-1-3

D-3-2-3

 

四、瞭解段落大意

1.能明白木蘭詩的先敘事後議論的結構

2.能了解木蘭詩各段大意。

E閱讀能力

E-3-2-7

E-3-7-9

 

五、明瞭本文體裁及作法

1.能明瞭本文的體裁。

2.能說出本文的作法特點。

E閱讀能力

E-3-3-2

E-3-1-1

 

六、明瞭本文文意

1.能扼要敘述本文的要旨。

2.能說出文中重要文句的意義。

3.能分析本文結構

C說話能力

C-3-1-4

E閱讀能力

E-3-3-1

E-3-3-2

E-3-2-7-5

 

七、明瞭本文寫作技巧

1.能認識本文的風格及特色。

2.能說出本文敘事剪裁安排的手法。

3.能認識本文藉木蘭代父從軍故事以讚揚木蘭的孝思及勇敢寫作手法。

4.能辨認本文重要的修辭技巧。

C說話能力

C-3-1-4

E閱讀能力

E-3-3-1

E-3-3-2

 

技能

一、增進朗讀的能力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朗讀課文,表現出文章的情感與意境。

C說話能力

C-3-1-1

C-3-1-1

C-3-1-2

 

二、能運用本文寫作手法

1.能正確分辨意義相近的詞語,進而加以活用。

2.能透過故事來闡發道理。

F寫作能力

F-3-2-1

 

三、能正確判斷文章大異並以圖說方式呈現

1.能了解文章主旨,並以生動的圖畫表現。

F寫作能力

F-3-7-2

 

情意

一、培養本課所寓含的精神

1.體會親情的深重。

2.欣賞女性的堅毅與勇敢。

E閱讀能力

E-3-3-1

E-3-3-2

E-3-2-7-5

 

設計理念與

背景說明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認識樂府民歌及木蘭詩全詩高超的敘事手法。並且透過木蘭英勇的形象與「人不可貌相」單元實施兩性平等教育,消除性別歧視迷思概念。除此,也傳遞出親情的溫暖可貴。

 

統整領域

七大領域關聯之統整

對應能力指標

 

藝術與人文領域

1-1-2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融入六大

議題

兩性教育

1-1-1 認識性別角色發展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1-2-3 重視團隊中不同性別的貢獻

 

教學資源

1.南一版第三冊課本、教師手冊。

2.教學資料:網路資料、電腦媒體等等。

3.教具:詩歌體裁比較海報、字卡、教學媒體(PPT)

4.學習單:木蘭戰士形象圖畫學習單。

 

          

 

教學範圍

木蘭詩(課文第一、二段)、男女不可斗量

教學時間

第三節課(50分鐘)

教學活動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

    承上一節課已概覽全文,也再次強調課文及注釋中的生難詞語,此節課直接進入課文。在上課文之前先詢問學生有無觀賞過〈花木蘭〉的影片、連續劇或閱讀過相關的故事書,請有看過的學生發表影片內容或故事情節。

    待學生發表意見後,教師針對學生內容作補充及總結,提示本課〈木蘭詩〉的大意以木蘭代父從軍為主軸,時間先後為貫串全詩的主線,分別就出征前、出征經過、出征後三階段描寫,以下就仔細地看看古代的木蘭故事是如何描寫花木蘭這位女英雄傳奇的故事。

發展活動

★分段讀講──第一段

一、字句解釋: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1)單詞:復有「又、再」之意。當是「對著」。戶是單扇門,而非窗戶,特別向學生強調,古代的

戶為單扇門,門為雙扇門,有門閂的那種大門,因此「窗戶」一詞其實是個偏義複詞。

(2)翻譯:唧唧又唧唧的織布機聲音傳來,是木蘭正對著房門織布。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1)單詞:機杼為織布機,杼是指織布機上的梭子,須特別向學生強調「杼」字,學生易寫錯。惟

聞的「惟」是只有的意思(見字義比較)。此處「女」指木蘭。

◎惟:只有,例:「惟」見長江天際流、「惟」聞女嘆息。

               因為,例:「惟」吾德馨。

               表希望的語氣詞,例:「惟」陛下察之。

(2)翻譯:突然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到木蘭的嘆息聲。

3.「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1)單詞:所+V:所V的人、事、物。因此,所思、所憶是指所思念的事情,加上「何」字則是所

思念的事是什麼?

(2)翻譯:問木蘭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4.「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1)翻譯:木蘭沒有在想什麼。

(2)文意:此句同上句皆為抽換詞面的用法。

5.「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1)字詞:點兵意指召集兵員,大用來修飾點兵的動作是大規模、大幅度地。卷,音ㄐㄩㄢˋ,計算文書的數量詞(見字形比較)。十二在此並非實數,而是虛數,指軍書之多且軍情緊急。爺即阿爺,父親之意。

         ◎卷:ㄐㄩㄢˋ,計算文書的數量詞,例:帶一「卷」書。

           券:ㄑㄩㄢˋ,具有價值,可以買賣、抵押或轉讓的票據,例:彩券。

(2)翻譯:昨天晚上看到徵兵的名冊,知道君王正在大規模地召集兵員,徵兵的名冊非常地多,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6.「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1)字詞:大兒是指大兒子,即長子。長兄則是年長的哥哥。為在此處當「為了」解釋,音ㄨㄟˋ。從此是從今以後。征即出征。

(2)翻譯:父親沒有大兒子可以代替他出征,我也沒有年長的哥哥可以代替父親出征,因此,我願意替父親購買備有馬鞍的駿馬,從今以後替父親出征去。

二、文意賞析:

()分句賞析:

1.從前四句可看出木蘭正在織布的婦女形象。

2.1.2.兩小段的文句可知木蘭出征前的心情是憂愁嘆息的,而為什麼憂愁嘆息並沒有說

明,因此具有吸引讀者好奇心的目的,使讀者繼續往下看發生了什麼事。

3.「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顯示當時戰爭的規模浩大,且戰況緊急。

4.4.5.6.三小段木蘭的對答,正是揭示木蘭從軍的原因,而木蘭出征的原因是因家中無年長的男性可代父出征,木蘭為此,決心替年邁的父親出征。而「市鞍馬」三字正說明了木蘭的婦女形象已逐漸轉變成英勇戰士的形象了。

()段落大意:木蘭從軍的原因。

    從外在環境的描寫知道木蘭從軍前的心情是很憂愁的,正是為了無人可代父親出征而發愁,於是,木蘭決定為父出征,從此段的敘事中,可知木蘭的心思細膩,有其女兒家的姿態,不忍父親年老體衰卻仍被徵召,因此代父出征,側面刻畫出木蘭的孝思及勇敢。向學生提示此一用意是整篇文章敘事手法高明之處,等全篇詩看完在回過頭看即可明白。

詢問學生如果你是木蘭,你會代父出征嗎?為什麼?(此為開放性問答,提供學生自由回答。)

三、修辭、文法解析: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設問兼類疊。

2.「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類疊。

3.「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誇飾兼頂真。

4.「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較寬鬆的對偶,可視為排偶。

四、押韻:

◎第1韻:唧、織、息、憶、憶。

◎第2韻:兵、名、兄、征。

◎第一段換韻一次。

◎說明古代押韻並非以現今的注音符號判別,而是每個字有其韻部,在同一個韻部即為押韻,而各

韻部間依規定有些也可通押。

★第一段講解完畢,請學生再次朗讀,並注意所唸字音是否有誤。

★分段讀講──第二段

一、字句解釋、文意分析: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1)字詞:其中東西南北並不是實指,而是說明木蘭「四處奔波」購買裝備的情景,藉此襯托出木

蘭將赴沙場的英勇戰士形象。

(2)翻譯:上東市買一匹強壯的好馬,再到西市買馬鞍墊褥,接著又到南市買一付馬籠頭,最後再

到北市買一條長鞭。

2.「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1)字詞:朝,音ㄓㄠ,早晨(見字音比較)。暮,黃昏。辭,告辭、告別。宿,住(見字音比較)。但,只有。

         ◎朝:ㄓㄠ,早晨,例:朝陽。

               ㄔㄠˊ,例:朝聖、朝東、朝廷。

         ◎宿:ㄙㄨˋ,住,例:住宿(同義複詞)

               ㄒㄧㄡˋ,例:星宿。

               ㄒㄧㄡˇ,一晚,例:住了一宿。

(2)翻譯:早晨告別父母,前往沙場,到了傍晚,就住在黃河岸邊;沒有聽見爹娘呼喊女兒的叫聲,

只聽見黃河的流水聲濺濺地流著。

3.「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1)字詞:旦,早晨、天剛亮的時候。至,到、抵達。胡騎,北方胡人的騎兵。

(2)翻譯:早晨告辭黃河,繼續前往征途,傍晚抵達黑山頭;沒有聽見父母呼喊女兒的叫聲,只聽

見燕山頭北方胡族群馬啾啾鳴叫的聲音。

二、文意賞析:

()分句賞析:

1. 描寫木蘭出征前購買裝備的情景,也因此襯托出木蘭勇敢的形象。

2.透過爹娘的呼喚聲跟黃河流水聲、胡騎聲的強烈對比,表現出木蘭的英雄氣概,毅然遠離家園,奔赴沙場。也顯示木蘭已越來越接近戰場了,胡騎啾啾也增添了戰爭濃厚的氣息。從中也間接透露木蘭即使很英勇地代父出征,但仍不脫女兒家思念父母的心,也再次說明木蘭對父母的孝心。與「惟聞女嘆息」呼應。

()段落大意:詳細描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和前往征途中的所聞所感。

     第一段已交代過木蘭從軍的原因,第二段即從從軍前所做的準備開始寫起,目的是為了營造木蘭不畏一切,勇敢奔赴沙場的女英雄形象,但其後也連續使用強烈對比的手法表達木蘭想念父母的心情,將木蘭以一介女兒身勇赴征途而內心仍存著無限孝思的堅毅形象表露無遺。

三、文法、修辭解析: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排比、鑲嵌、互文。此處使用東西南北四個特定方位詞來表示木蘭四處奔波的情景,為鑲嵌修辭中的嵌字(因鑲嵌較為艱深,故簡略代過即可,不要造成學生負擔)。互文:木蘭不可能是到東市買駿馬而已,一定是後面三項裝備也有購買,以下西市、南市、北市依此類推。

2.「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類疊兼層遞。層遞乃指從家裡出發,到黃河邊,再到黑山頭,一路向戰場邁進的征途動線,一層一層描寫木蘭逐步深入前線。

四、押韻:

◎第3韻:韉、鞭、邊、濺。

◎第4韻:頭、啾。

◎本段換韻兩次,由第一段的第2韻換第3韻,第3韻換第4韻。

★第三段講解完畢,請學生再次朗讀,並注意所唸字音是否有誤。

★總結以上兩段

    講解完第二段,再把一、二段的時間、事件從頭逐一串連起來,整理成:出征前心情→出征原因→決定出征→出征準備→前往征途的時間動線。

綜合活動

★人不可貌相:猜猜誰是真的女兒身,誰是正港的男子漢?

一、製作不知是男是女的數位主角照片的PPT,預計可放:梅蘭芳、利菁、河莉秀、張國榮、大炳、梅艷芳、孫翠鳳、牡丹亭女主角、其他正常男性女性的照片,讓她們猜猜誰是真的女生。採搶答方式,答對者可獲小獎品。

二、此活動寓含兩性平等的教育意義,活動進行時,教師依照學生反應給予正確的兩性觀。

★打造木蘭B計畫

一、播放迪士尼動畫中《花木蘭》、楊門女將中的造型以及電動《花木蘭》中的服裝造型打扮,引導學生想像木蘭的戰士形象有什麼,發下打造木蘭B計「畫」學習單讓學生回去根據教師的引導畫出學生心目中的木蘭形象。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