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 語文領域-國文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節數:共五節
單元名稱 | 論語選 | ||||||
能力指標 | B-3-2-2能聽出不同語氣所表達的意思。 B-3-2-4能充分瞭解對方表達的情意。 C-3-1-2能口齒清楚,聲音響亮,當眾發表自己意見,並注重語言禮貌。 C-3-2-4能選擇良好的溝通方式,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 E-3-5-5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E-3-5-6能喜愛閱讀古今中外及鄉土文學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E-3-8-1能依不同的語言情境,把閱讀獲得的資訊,轉化為溝通分享的材料,正確的表情達意。 F-3-2-1能精確的遣詞用字,恰當的表情達意。 F-3-3-9能根據實際需要,主動嘗試寫作不同類型的文章。 | 重大議題 | 人權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教 學 準 備 | |||||||
一、教師方面: 1.熟悉本課教材,研讀教師手冊及有關參考書籍,擬定並編寫本課教學活動設計。 2.準備教具。 3.指導同學預習本課。 二、同學方面: 1.預習本課。 2.查閱生難字詞的形、音、義。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
| 1 | (一)預習指導 (二)引起動機 (三)講解題文 (四)論語導讀 (五)概覽課文 (六)辨認文體 (七)講述全課大意 | ||||
|
| 2 | (八)講解課文及處理生難字詞 | ||||
|
| 3 | (九)內容深究:「閱讀理解能力」統整 (十)形式深究:「寫作能力」統整 | ||||
|
| 4 | (十一)綜合活動:將心比心 | ||||
|
| 5 | (十二)介紹孔門弟子及孔學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十三)習作指導 (十四)影片欣賞 | ||||
學 習 目 標 | |||||||
一、認識論語的性質及其重要性。 二、孔學思想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 三、能從他人的話語中了解其胸襟抱負。 四、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志向。 五、能從他人的行為中獲得啟發。 六、練習對話寫作,表現人物性格。 七、培養宏偉的胸襟,服務大眾。 八、關懷弱勢族群,給予適當的協助照顧。 | |||||||
教 學 指 導 要 點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重點 |
甲、準備活動 (一)預習指導: 1.閱讀本課課文並作課前預習。 2.蒐集與孔子有關的言行事蹟。 (二)引起動機: 聽「子曰」引起學生動機 (三)講解題文 1.板書題文:論語選。 2.簡述本單元應把握的學習重點。
乙、發展活動 (四)論語導讀。 1.介紹論語的內容及其重要性。 2.介紹孔子的生平及其成就。 3.說明孔子以仁為中心的思想學說。 (五)概覽課文 1.指名同學朗讀課文。 2.指名同學回答下列問題: (1)本課兩則文章中,所提到孔子的學生有哪幾個人? (2)在本課第一則文章中,孔子與同學討論的主題是什麼? (3)在本課第一則文章中,「師冕」的「師」是指哪一種「師」? (六)辦認文體----認識語錄體 (七)講述全課大意 1.指名同學說明本課大意。 2.教師講說題解,歸納補充。 (第一節結束) |
15’
5’
5’
10’
5’ 5’ |
課本
課文重點學習單
課本
課本 教師手冊
課本
課本
教師手冊 |
預習問題討論
完成學習單
能專心聆聽
能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回答問題
參與討論 回答問題 能摘要重點 |
(八)讀講課文及處理生難字詞 ◎第一則課文 1.指名同學誦讀第一則課文;教師訂正錯誤的字音、句讀。 2.字詞義解說:講解注釋1-13則。 3.形音義辨析:教師對下列字詞須特別說明 (1)「盍」各言爾志,與「嗑」瓜子、「磕」頭拜謝、「瞌」睡、「溘」然長逝的區別。 (2)「敝」之而無憾,與錢「幣」、百「弊」叢生、多行不義必自「斃」、烏雲「蔽」日的區別。 (3)無「施」勞與無計可「施」、「施」比受更有福、薄「施」脂粉的區別。 4. 課文語譯(參見教師手冊) 5. 引導討論段落大意。 ◎第二則課文 1.指名同學誦讀第二則段課文;教師訂正錯誤的字音、句讀。 2.字詞義解說:講解注釋14-22則。 3.形音義辨析:教師對下列字詞須特別說明 (1)「相」師之道,與良禽「相」木而棲、「相」貌、守望「相」助、旗鼓「相」當的區別。 (2)及「階」,與白頭「偕」老、琴瑟和「諧」、「楷」模、「揩」油的區別。 (3)「然」,固相師之道也與龐「然」大物、不以為「然」、「然」而的區別。 (4)相師「之」道與敝「之」而無憾、老者安「之」、師言「之」道的區別。 4.語譯(參見教師手冊) 5.引導討論段落大意。 (第二節結束) |
10’
5’
5’
10’
5’
5’ 5’ | 字典 課本
課文重點學習單
結構分析表 課本
課文重點學習單
課本語文常識
結構分析表 | 查考字典 能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專心聆聽並摘要重點
能發揮創意表達主旨
能發揮創意表達主旨 |
(九)內容深究:「閱讀理解能力」統整 1.孔子與顏淵、子路三人的志願,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2子張問:「與師言之道與?」請根據這句話,揣摩子張發問的用意。 (十)形式深究:「寫作能力」統整 1.指名同學分析本文的寫作順序。 (1)第一則由孔子先拋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弟子各自表述,最後弟子向孔子請益,以孔子的答話作結,一來一往中,師者之教已融入其中。 (2)第二則孔子力行身教,將對殘弱的關懷示範給同學看,再透過弟子的提問,強調其教授之道理。 2.教師講解本課的文法與修辭 引導同學找出課文中的「排比法」、「設問法」「轉品法」、「類疊法」等修辭,並說明在課文中的相關文句。 3.請說出你的志願並告訴大家,你要如何完成?
(第三節結束)
(十一) (A)請你說出一件關懷照顧弱勢者的實例。(親身實踐或耳聞、目睹皆可) (B)你曾和殘障者共事嗎?你能體會殘障者身體的不便及複雜的心情嗎? (C)心得分享
(第四節結束) |
15’
15’
5’
10’
10’ 30’ 5’ | 課本 教師手冊
課本 教師手冊 課文結構掛圖
語文常識掛圖
築夢方案學習單
課本 將心比心學習單
| 掌握章旨 參與討論 表達意見
能專心聆聽 歸納要點 討論發表
能專心聆聽 歸納要點 討論發表
能專心聆聽 歸納要點 討論發表 |
(十二)1.介紹孔門弟子:顏淵、子路、子張。 2.孔學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十三)習作指導: 指導完成本課的應用練習一、二、三。 (十四)觀賞影片「孔子傳」並寫學習單 (第五節結束) | 20’
| 觀其文述其人學習單 影片 課本 學習單
| 習作考查:能掌握時間,確實完成 參與討論 表達意見 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