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玫瑰聖母月」的由來 十六世紀土耳其極為強盛,在地中海擁有龐大的海軍艦隊, 企圖橫掃歐洲,消滅基督文化。當時的教宗庇護第五乃號召 聯軍禦敵,以保全天主教文化及免於生靈塗炭。但參加作戰 的聯軍艦隊力量薄弱,與敵人勢力懸殊,教宗只有呼求聖母 助佑,故而通令全教會恭唸玫瑰經,以求得勝利。十月七日 清晨,雙方艦隊在達勒邦太海峽會戰。戰爭開始前,聯軍曾 熱心恭唸了三小時的玫瑰經。戰爭時,原來有利土耳其艦隊 的大風,忽然轉向變為有利聯軍了。雙方激戰,聯軍終於以 弱勝強,教宗深信此次勝利乃恭唸玫瑰經的效力。故定十月 七日為聖母玫瑰瞻禮,特以玫瑰經恭敬聖母。以後天主教會 把這敬禮推廣,於是十月成了「玫瑰聖母月」。
|
念「玫瑰經」恭敬聖母 聖母在每次奇蹟顯現中,都勸告我們:因為世人犯罪太多, 要多唸玫瑰經,以平息天主的義怒。唸玫瑰經是聖母最歡心 的,無論我們在世上犯了多大的罪,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只 要真心痛悔,依侍聖母,以玫瑰經作禮物獻給聖母,這位仁 慈的母親,沒有不可憐我們的。教宗聖庇護十世曾說:「玫 瑰經是最奇妙,最富於恩寵的經文,同時也最能感動天主聖 母的慈心!如果你們願意家庭平安與喜樂,該共同天天唸玫 瑰經!」
|
念珠的起源 ![]() 《聖母聖詠經》俗稱:「玫瑰經」, 是用珠子唸的經文,此詞由拉丁文的 Ros-arium而來,是由Rosa就是「玫 瑰花」為根,因此Rosarium本意是 「玫瑰花圃」或「一束玫瑰花」, 今取意一連串的禱文,如一束玫瑰鮮 花的馨香和可愛,獻給天主和聖母瑪 利亞臺前。這名詞是由西歐之使徒,道明會士聖文生婓瑞 Saint Vincent Ferrer推廣開來的。「玫瑰經」是連串的經 文, 故用串珠子來唸,我們稱為「玫瑰唸珠」。
經珠的用途很早,公元前已有。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786年,回王 亞哈地的母親要干涉政治,回王向她說:「婦女不要參與政治, 快回去祈禱,數您的唸珠吧」。印度教徒、佛教徒都用經珠用來 計算他們祈禱的次數。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方法,不能說是誰專有 的。
教會初期,教友常用經珠來祈禱,尤其是曠野的隱修士們,他們 在小亞細亞和北非洲一帶的曠野度隱修的生活,終日祈禱,故有 用些小石頭或繩結來數他們日常中該唸的經文初期教會史記載: 隱居者聖保祿St Paul the Hermit每日裝上三百粒石子,每唸一 段經文即拋去一粒,拋完三百粒就是唸完一天的經文。類似的記 載甚多。
在第四世紀以後,隱修士漸多,由獨居的隱修士,演進為團體的 隱修生活。他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誦經祈禱,唸一百五十篇的 聖詠,不懂拉丁文的修士,便唸「天主經」來代替,誦唸一百五 十遍「天主經」代替一百五十篇的聖詠。凡遇有修士弟兄的 死 亡,不能作追思彌撒的,應該唸一百五十篇聖詠去代替;不會唸 聖詠的,就該唸「天主經」。這是一般隱修士們的規矩。誦唸一 百多遍的「天主經」自然要有一種方法來計算,隱修士便用繩結 或石塊製成聖珠來唸。他們便稱這種唸珠做「天主經」唸珠,或 稱為「文盲者的日課經」。中世紀時,這種「天主經」唸珠仍很 盛行,時至今日從塚墓中有時可發掘出這些遺物。一百五十遍的 「天主經」唸珠,到後來變成一百五十遍的聖母經唸珠,也稱為 「聖母經」唸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