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資源教室
在回歸主流(mainstreaming)與融合教育(inclusion education)的思潮下,特殊教育的安置措施, 已由「二元的教育系統」(two-box system of education),即普通學校與特殊學校二元教育體系, 逐漸發展為多元安置模式(陳雍容,民91)。資源教室方案(resource room program)即是在此思潮下因應而生,並蓬勃發展。
資源教室方案(resource room program),是一種部分時間制的特殊教育措施,其安置方式即是介於特殊班與普通班之間。學生學籍仍屬於普通班,只於特定時間到資源班接受補救教學與輔導,學生不僅能和普通學生統合,又能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務。
每位特殊教育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此份計畫結合了家長、普通班教師、特教教師、學校行政人員、相關專業人員,整個專業團隊共同為其擬定。資源教室應該要能提供普通教育師生與特殊教育學生各項支持性服務,也是學習障礙或輕度障礙學生最主要的教育安置方式(陳雍容,2002)。
資源教室的定義
指學生具有各類輕度身心障礙的程度,但是有意願在普通校學校就讀,就依其意願安置在普通學校,在校大部分時間在普通班級上課,抽出部分時間到資源班接受彈性化、個別化及功能性教學,根據兒童的能力及特殊需要來施以個別化教育方案,使學生在普通學校亦能獲得適當資源的輔導及幫助。
資源教室的性質
資源教室的性質有以下三點:
1.不是隔離教育:沒有一般特殊班級分類的色彩(亦即標記)作用在,到資源班來的學生,只需要接受輔導,如果該生在普通班不能適應,則抽出部分時間到資源班接受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但是學生的生活作息仍在普通班進行,與一般普通學生並無不同,不會使一般學生感到其特殊性。若資源班的學生學習成果經評估過程,認定已有相當的進步,則學生可順利的回歸普通班,不必抽出部分時間到資源班上課。
2.承認學生的障礙存在:學生的障礙種類雖多,但是並不否認學生障礙的存在性。要解決學生學習的障礙問題,首先要了解障礙的種類、障礙的性質、障礙的補救方式及教材教法,才能從根本加以改善,一味的否認障礙存在性,一味的抗拒各種可能的改善方法,對學生反而是害多於利!唯有不斷的探索學生的障礙所在,了解學生的特殊需要,施以多元化的教材教法,使學生能克服自己的障礙及學習問題,進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建立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達到特殊教育的目的。
3.不否認特殊班級的重要性:特殊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所以成立資源班,並不否認集中式特殊班的重要性。因為資源班是為了服務輕度身心障礙的學生而設立的,如果是中重度身心障礙的特殊學生,就顯然不適合安置在資源班中,要安置在集中式特殊班或特殊學校,才能獲得較完善的教育資源及輔助。所以就算是在每一所學校設置資源班,集中式特殊班或特殊學校仍然有其重要性,以彌補資源班的不足。
資源教室的目的
成立資源教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1.對學生及一般的教師提供學習上或教學上的援助。
2.使特殊學生可在普通班上課,與一般學生共同參與學校生活,生活作息能夠同步進行,而不是被刻意隔離。
3.使一般的學生了解特殊學生與他們的差異性,進而熟悉特殊學生,並接受特殊學生。
4.藉由資源教室所建立的學生個別化方案,使普通班的教師能更了解特殊學生的身心障礙情況及學習困難情況,從教材教法加以改善,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5.使家長不會排斥學生的特殊,能夠接受學生的身心障礙情況,並與導師及資源教室的教師相互溝通,了解特殊學生的特性及學習困難所在,在家亦可加以輔導。
6.經由資源教室教師的專業知識及客觀的鑑定流程,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生可依其需要轉介到適合的特殊教育班級或教育機構接受教育,減少鑑定或安置錯誤的情況。
7.經由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及評量,使學生能從學習過程中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
﹝參考資料:台北市大佳國小﹞
http://www.djes.tp.edu.tw/特教網站/94學年/認識資源班.htm
本校資源教室做法
1.目前於寶晉樓三樓設有資源教室的空間(位於二樓輔導處正上方)。
2.104學年度開設外加式特殊需求課程邀請同學參加。
3.104學年度第二學期另外開設小團體供同學報名。
4.每學期舉辦特教研習、特教宣導、特教週活動以促進特教觀念落實於校園。
5.提供普通教師及家長們特教諮詢。
6.不定期舉辦小活動。
7.購買特教相關書籍及用品,可供教師及學生們使用。